伴隨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廣覆蓋、手機等使用的便利化以及對移動互聯生態的廣泛參與,我國農業、農村、農民的網絡接入性鴻溝加速消弭,互聯網紅利得到前所未有的釋放。在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加持催化下,農業數字化轉型具備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和發展勢能。
1、促進農業降本增效。在前互聯網時代,農業生產規模小、生產經營分散,條塊式的產業鏈條、羸弱的信息捕捉力以及低效的農村物流體系長期耗損著農業生產和交易效率,“小農戶與大市場”的資源配置困境始終無法有效解決。依托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數字技術,農資電商平臺在提供信息服務的過程中沉淀了大數據資源,在后臺分析處理后,既可為農資經銷商提供農產品生產與流通以及農戶消費等數據服務,也可為金融機構的農業保險、商業貸款業務提供海量的農戶交易信息,降低獲客成本。
2、加快推動現有產業鏈價值鏈躍升。新一代數字技術為解構和重塑傳統農業發展范式提供全新的發展邏輯,這在生產端體現得尤為明顯。農業物聯網通過掌握農業生產的實時在線數據,可以對農產品的農藥、化肥、灌溉等要素投入提供檢測閉環,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溫度、濕度、光線和水分等智能管理,最大化挖掘動植物生長潛力和品質。自動識別技術、傳感器技術、智能決策技術以及物聯網技術等的加速發展,為構建全面感知、實時傳輸、智能決策為一體的農產品全供應鏈追溯系統強化了數字支撐。從下游看,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分析技術高效連接農產品市場供需兩端信息,實現市場需求、庫存和物流信息的動態實時共享,倒逼企業優化生產經營決策,向以銷定產、品種優化的現代農業方向邁進。
3、催生農業生產性服務新業態。在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深度融合下,農業分工愈加精細化和專業化,內置于農業生產鏈條的相關生產性服務環節逐漸社會化和市場化,農業生產性服務新業態不斷涌現。例如,電商平臺的崛起推動全國范圍內的淘寶村風起云涌,“直播帶貨”“內容電商”等網購新業態向農村地區延伸,手機成為新農具、電商成為新農活,將物美價廉的農副產品帶出“田間地頭”。政府、企業和農業科研院所借助移動終端平臺精準推送品種選育、種養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農業科技等農技推廣服務信息。
(金威瑪資訊——內容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