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底,全國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超過90萬個,服務面積超過16 億畝次,其中服務糧食作物超過9億畝次,服務帶動小農戶超過7000萬戶。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長足發展,為農業農村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突出亮點。
1、服務主體多元化發展。按照主體多元、形式多樣、服務專業、競爭充分的要求,持續加大培育力度,引導專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服務專業戶等各類服務主體發揮各自功能,實現優勢互補、競相發展。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和今年春耕備耕、“三夏”生產期間,積極動員組織服務主體擔當作為,及時為農戶提供“保姆式”生產托管服務,減少了農民集中下地的風險,有力保障了春耕和“三夏”生產順利開展。
2、服務機制創新完善。推動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多種形式的服務機制,探索出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服務模式和組織形式。如黑龍江在全省推廣“生產托管+金融保險+ 糧食銀行”的“蘭西模式”,廣東探索發展 “縣級服務中心+鄉鎮托管員+村托管員” 的三級服務協辦體系。
3、行業發展逐步規范。推動各地強化行業指導,完善服務標準,開展試點示范,促進行業規范發展。如山西在全國率先發布《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規范》地方標準;河北評選100個省級示范托管服務組織和20 個托管服務品牌,樹立行業標桿;山東遴選23個縣開展社會化服務規范化創新試點,示范推動區域服務市場規范運行。
(金威瑪資訊——內容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