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廣東省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近期出臺的《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到 2025 年,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珠三角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2.3:1,力爭所有縣(市、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推進鄉村振興,必須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意見》強調,2021年和2022年實施“ 九大攻堅行動”,加快補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努力實現到 2022年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確保廣東鄉村振興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九大攻堅行動”分別圍繞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展開。農業現代化重點是解決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問題。
其中,耕地方面,廣東將開展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行動,開展撂荒耕地專項整治和新一輪墾造水田行動等,到2022年新增建成高標準農田310萬畝,完成 75%存量撂荒耕地復耕復種任務。
種子方面,實施種業翻身仗攻堅行動。加強農業種質資源收集與保護,建設現代化種業基地,做大做強廣東種業集團,建設廣東省農業種質資源數據化共享平臺等。
“2022年年底前完成75%已收集種質資源初步鑒評,育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農作物新品種16 個,畜禽新品種(配套系)7個,水產新品種3個。”顧幸偉說。
而在農村現代化方面,核心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包括全面提升村莊規劃實用性,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加快補齊農村突出短板等。
如何推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實施意見》也制定了若干措施。比如,在金融方面,明確要建立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專項工作機制,到2025年政策性農業保險基本覆蓋全省種養業品種等;在事權方面,明確要深化鄉鎮街道體制改革,積極推進擴權強鎮,推動下放更多的管理職權到鄉鎮一級,支持鎮級提升治理能力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才方面,明確實行種業專家“揭榜掛帥”制度。“目的在于最大程度集聚社會智慧,最大限度激發人們潛能,推動解決科技難題,促進科技成果產生。”廣東省委農辦常務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副書記、省鄉村振興局常務副局長許典輝解釋。
(金威瑪資訊——內容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