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人說,綠豆可以解中藥藥性,不能一塊喝啊!這句話到底是真是假?
李時珍老爺子的《本草綱目》中對綠豆的作用是這么描述的:“厚腸胃。作枕,明目,治頭風頭痛。除吐逆。治痘毒,利腫脹。”
而對于綠豆利腫脹,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食療專著《食療本草》的作者孟詵有他獨到的見解:“今人食綠豆皆撻去皮,即有少壅氣,若愈病須和皮,放不可去。”所以這綠豆皮,不可隨意去除。
而藥物學著作《開寶本草》和《本經逢原》中,分別對綠豆的作用作了以下描述:“主丹毒煩熱,風疹,熱氣奔豚,生研絞汁服。亦煮食,消腫下氣,壓熱解毒。”、“ 明目。解附子、砒石、諸石藥毒。”
這些書中,大多肯定了綠豆清熱解毒去暑的功效,但唯獨沒有談綠豆能不能和其它中藥能否同時服用的問題,你說,他們是不是傻?
當然不是。這得從綠豆的四氣五味說起,綠豆性寒味甘,歸心胃經。有清熱解毒,利尿、消暑除煩,止渴健胃的功效。
而綠豆這個解毒,一般指的是熱毒,就如《本經逢原》所說——解附子、砒石、諸石藥毒。而《本草經疏》里面又說了:脾胃虛寒滑泄者忌之。
綜合上面所說的來看,綠豆能解毒,但一般是解熱毒,因為它本身是寒性的,所以不宜與溫補類以及溫熱類藥物同時服用。而對于素體陽虛、脾胃虛寒、易泄瀉者,綠豆也是不宜服用的,或者說在服用是應嚴格注意用量。
而現代實驗研究表明綠豆有解毒作用,如果服用的藥物中含有有機磷、鈣、鉀等成分,綠豆會與這些成分結合成沉淀物,從而分解藥效,影響治療。這么說來,綠豆可以解中藥藥性,但也是有相對性的,只能對一部分藥物起作用,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以一言以蔽之。
不過,綠豆確實是個好東西,它能厚腸胃,又能清熱解暑,如何能在夏天更好的把它開發出來呢?
那就來聊聊好喝的綠豆湯吧!所以下面一個問題便是,綠豆湯怎么熬才好喝?
對于綠豆湯的口感,其熬制的關鍵問題在于時間,也就是熬制時間的長短。煮湯時將綠豆淘凈放入水中(綠豆與水的比例可以稍微大于1/10),用武火煮沸,10分鐘左右即可,不要久煮。這樣熬出來的湯顏色碧綠,比較清澈。喝的時候也沒有必要把豆子一起吃進去,喝湯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消暑功效。如過想加強清暑作用的話,可以喝綠豆銀花湯:綠豆100 克、金銀花30 克,水煎服用,熬法同上。
但在熬煮的過程中,有些人就會出現一些疑惑——為什么我熬煮的綠豆湯是紅色的呢?
這個時候科學家便可站出來回答這個問題了:“綠豆里的酚類進入水中,和空氣發生氧化變紅,用堿性的水煮,就容易變紅,用純凈水或往水里加檸檬汁,就可以保持綠色。綠色的綠豆湯比紅色的更具抗氧化性,更健康一點。”
所以說,這還得回到熬煮時間的長短問題上,熬煮的時候豆花微微張開就行,或者可以放入一小撮陳皮,這樣在提升口感的同時,也能減緩綠豆湯變紅的速度。
最后還得囑托大家,綠豆忌用鐵鍋煮,這也是為了防止綠豆過早的被氧化。孩子脾胃尚未健全,不宜服用大量綠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