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下雙鎮大力發展以日光溫室高效節水為主的設施農牧業,截至目前,設施農牧業面積累計達到14224畝,戶均設施農牧業面積達到5.04畝。
武威市涼州區日光溫室種植已進入“智慧時代”,農戶從手機APP上就可實時監測到大棚的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
園區鏈接國家農業部的農產品交易網站,實時掌握農產品每天的交易價格,我們將園區主要農產品交易價格發布到園區LED大屏幕上,通過“農信通 ”發給種植農戶,為種植農戶在蔬菜交易時提供一個參考底價。
“現在大棚種植輕松多了,以前每天早上拉遮光簾就得40分鐘,等到全部拉起已經是一身汗了。現在采用物聯網技術,直接通過手機APP就可實現遠程控制,全程只需 2分鐘。”
“原來一個農戶最多種兩座大棚,現在有農戶可以種植6座大棚。通過物聯網,完全解放了勞動力。”楊志強說。
“日光溫室內安裝由以色列進口的空氣溫濕度傳感器、土壤溫濕度傳感器、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光照強度傳感器、果實膨大傳感器和葉面溫濕度傳感器,通過這一些列的傳感器來監測作物的生長狀況。”楊志強介紹說,數據會每隔15分鐘自動上傳到我們大數據平臺進行綜合分析,通過大數據平臺綜合分析指導更加精細化種植。
“園區聯合甘肅省農科院、甘肅農業大學建立了農業遠程會診平臺,專家可隨時調取監控數據及影像,進行線上會診。”下雙鎮鎮長柯大源說。
在最后產品準出時農監中心對產品進行抽樣檢測,檢測合格的會生成準出報告二維碼。“這就是蔬菜的身份證,顧客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可以了解產品的所有信息,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提供依據。”柯大源說。
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涼州區正運用大數據平臺,積極探索傳統日光溫室種植向智慧農業升級。武威市委常委、涼州區委書記鞠毅介紹說,在設施生產上,涼州區已發展為秋冬茬、冬春茬、越冬茬等多種種植茬口,形成了以茄果類精細蔬菜為主,瓜類、果品為輔,特色蔬菜為補充的生產結構,實現了周年生產、四季供應。
(金威瑪資訊——內容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