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已經在上海如期舉行。據說這一屆具有“舌尖上的進博會 ”的稱號,因為這次食品及農業展區與往年相比,覆蓋的范圍更大了,也是所有展區中國家和企業最多的展區,吸引了30家世界500強的龍頭企業。比如位列世界前五的艾地盟、嘉吉、豐益國際等跨境糧商都罕見相聚中國。
在今年困難的影響下,全球出現了糧食安全危機預警,對世界糧食貿易帶來嚴重的沖擊。然而,中國一場展會卻能吸引各國農產品到來,憑一國之力助力糧食貿易。
在食品及農產品展區內,展覽的農副產品也是多種多樣,果蔬類、水產類、乳制品等等,包括法國的獼猴桃、菲律賓的牛油果、新西蘭的牛奶……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而這么多國家的農產品企業和糧商,在各國限制糧食出口的情況下還毅然參加中國進博會,背后的原因不僅僅是中國廣闊、便利的市場環境,還有中國農業具有將農產品快速從源頭送到餐桌的特殊模式和能力。
具有新疆“水果皇后”之稱的阿克蘇“冰糖心”蘋果,在往年的收獲季中,阿克蘇習慣把蘋果賣給批發或零售的中間商,也就是農產品的傳統收購模式,不僅農戶的收益被一壓在壓,根本賺不著錢,還讓消費者為流通市場的中間環節買單,購買成本也高了。
而阿克蘇“冰糖心”上線拼多多平臺后,在當地有經驗的新農人帶領下,先打造了完善的果品分揀體系,對蘋果進行篩選。同時,在“拼”的方式下將消費者的需求聚集起來,再把蘋果上線拼多多實現分類銷售。
也就是形成了一條“源頭分級、產地直發的”的超短鏈,與消費者直接對接,快速響應市場需求。這既提高了農戶的收益,也降低了消費者購買成本,讓農戶和消費者成為真正的受益人。
憑借這種“拼農貨”的模式,拼多多在去年就幫助全國各地農民賣出1364億元的農貨,今年預計翻倍,超過2500億元。
當然,這也離不開中國互聯網與農業深入融合的趨勢。正是有了發達的互聯網,中國農貨才能通過電商平臺實現上行,打開全國市場的同時,豐富了產品的種類。
(金威瑪資訊——內容來源網絡)